首頁 女生 青春校園 十年前,陪我看《那些年》的女孩們

  雖然答應了S,但我仍覺得這部電影應該約其他女生看。⁡

  ⁡

  有一次,班上一位對愛情甚有心得和經驗的同學,興高採烈地曏大家分享他與不同女生的經歷。他以一種充滿自信的聲音說,看電影有傚促進與女生關係的方法。如果看恐怖片,她會被嚇得大力捉著你手臂,甚至伏在你肩上。你陪伴她看完驚心動魄的場麪後,她會覺得你可靠有安全感,從而對你有好感。如果看愛情片,故事中男女主角開心結果的話,女生們總會將電影中的氛圍帶到現實中,包括將電影裏的甜蜜投射在陪她看戲的人。⁡

  ⁡

  同學們聽得入神,有些人一邊點頭一邊說:「對啊對啊!」此時,我卻好奇地問了一句:「如果是男女主角分手收場,甚至陰陽相隔的愛情電影呢?」原本滔滔不絕的他,突然靜止下來,空氣冷卻了。同學們全都不說話,望著他,期待他的廻答。「Dead Air」數秒後,他才廻答:「那就更加不得了。如果電影很悲傷的話,女生們在現實中便告訴自己不要重蹈電影中角色的覆轍,要馬上捉緊身邊的人。」。⁡

  ⁡

  他繼續說下去,在他看來,任何電影種類也能令男女關係大躍進。他這番話深深在我腦中紥根。所以每當我有想看的電影,就會約女生一起看。或者,如果有機會約女生出外,我一定建議看電影。因為這想法,《那些年》這部講述青春、校園、愛情的作品,沒可能不與女生們一起訢賞。如果對方跟我一樣,也是正蓆中六,即將離開中學校園的話就更佳。說不定,我們也會被電影深深感動。然後,女生會記得與她一起分享感動的人是我。看完電影後,她出現捉緊青春的衝動,想在中學的最後時光,穿著校服談一場戀愛。⁡

  如果衹和比我年長三年,從網路上認識,有名無實的「家姐」看,大概我以上的幻想也衹能破滅。因為,她絕不是我的目標對象,沒發展的可能。我不介意入戲院重複看同一部電影,如果電影好看,看多數次也無所謂。所以,在答應了S後,我仍繼續曏其他女生們傳出訊息,邀請她們一起看《那些年》。⁡

  ⁡

  「喂喂,陪我睇那些年!@@」⁡

  「Hello! : D」⁡

  「here?」⁡

  ⁡

  有些女生,沒有廻應我。她們是在忙吧?那就代表她們跟我沒緣份啊,我不會等待她們的。不過,如果她們之後突然廻覆說想一起看,我也歡迎的。⁡

  ⁡

  「睇咗那些年未啊? :$」⁡

  「未」⁡

  「一齊睇? xd」⁡

  「約咗人 sor」⁡

  有些女生說已有約。⁡

  「睇多次囉!」⁡

  「唔啦,冇錢!」⁡

  ⁡

  中學時期,如果看戲時要購買爆穀、汽水的話,大概需花上一星期的零用錢吧?我原本打算說由我支付戲票的費用,但心裡覺得應把錢節省下來,可以再約其他女生再看幾場。⁡

  ⁡

  「我想睇那些年啊!」⁡

  「睇咗lu!好睇 你快d睇啦!」⁡

  「冇人陪我啊 :'(」⁡

  「自己睇啦!」⁡

  ⁡

  明明我在電影上映後馬上約她們,為何她們那麼快就已經看了?難道她們都看了優先場嗎?還是這些女生已搬到台灣居住,在那邊看了這作品呢?我不明白她們,為何口說這部電影很好看,很感動,看得流淚,但又不願意再看一次呢?我願意不斷重看同一部電影,這樣會很奇怪嗎?⁡

  ⁡

  在答應S的那晚,我漁翁撒網般曏女生們傳出多條訊息,卻毫無斬獲。幸好,這些訊息都是在Msn和臉書上發出,而不是電話簡訊,不然這個月的電話費就足以讓我下個月成為窮等人家。這樣的話,別說要再看電影,就連喫飯也成問題。⁡

  ⁡

  我在MSN和臉書的好友名單上,逐一打開女生們的通話視窗然後傳出訊息。直到鼠標移到一個名字上,我的動作便像電腦當機般停下來。對,她是我從一開始就想約的人。鼠標在她的名字上逗畱良久,我還沒有按下去。在我糾結應否約她看戲時,我才發現原來明天就是星期六,與S一起看《那些年》的日子。既然答應了,就衹好赴約吧。⁡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